生活在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,以狩猎游牧的生产方式为主,从而培养了他们勇敢、热情、爽直的性格,创造了蒙古族人民古老而灿烂的草原文化。蒙古族民间舞蹈就是草原文化园地中一支奇葩,具有浑厚、舒展、豪迈、粗犷的风格特点。蒙古族民间舞蹈教材的艺术风格是蒙古族人民审美心理的集中反映,是风格性、训练性、技巧性、典型性、表演性特征的完美体现。
教学目的:
1、认识与掌握蒙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
2、掌握蒙族民间舞蹈的基本体态,手形、手位、脚位、舞姿
3、在情绪抒发贯穿下完成蒙族成品舞蹈
教学重点:
在情感、形态、运气、发力中体现蒙族民间舞蹈。
教学难点:
在流动的舞姿中始终保持蒙族舞蹈的基本体态贯穿于训练的始终。
教学内容:
基本体态:
女子舞体态为后点步位,上身略后倾,颈部稍后枕,立腰、拔背、敞胸,造型动作典型,在动作流动中也不失这一基本特点。目光远视,气息下沉,稳重、端庄、含蓄、柔中见刚,表现出蒙古族女子舞蹈的审美特征。
1、手形:掌形,空心拳、拇指冲、胯前按手、胸前按手、胯前端手、胸前端手、体后端手
2、脚位:正步位、八字步位、丁字步位、大八字步位、弓箭步位、踏步
3、基本舞步:平步、踏垫步、马步、
4、肩的动作:硬肩、软肩、耸肩、笑肩、碎抖肩、甩肩
5、柔臂的训练。
教学方法:讲授式、示范式、指导式、纠偏式、反复练习式。